当前位置: 大连都市网 > 财经 > 要闻 > 正文

对话安发生物高益槐教授

来源:上海都市网| 2018/4/9 14:34:22|

    而立之年辞去高校工作回家种菇;不惑之年出国深造,在国外创办生物科技公司;12年前,回乡创业,探索“科技兴农”。这是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生物活性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、中国安发(福建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益槐教授三次重要的人生抉择。

    记者近日走进安发生物,在高益槐教授宽敞的办公室内,他这样解读他的选择:“做农业,就要到一线去。”

    1949年,高益槐教授出生在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。古田是闽东小山城,竹笋、菌菇等山珍丰富。“香菇、竹荪怎么吃稻草吃木头,怎么长出来?”年幼的高益槐产生了求学路上的第一问。

    当他决意从福建农林大学辞职返乡时,人工种植猴头菇还是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。在高益槐教授攻克了技术难题后,古田县一举成为“中国食用菌之都”,古田县吉巷乡乡长邱儒华告诉记者,如今当地不少农民种菇年收入过10万元,大家誉高益槐教授为“财神爷”。

    1992年,高益槐教授作为交流访问学者赴农业发达的新西兰深造,他利用低温活性提取技术,将灵芝蕴含的药用成分多糖D6分离提取出来,在全球首创实现不同多糖成分的药性兼容和互补。

    这一技术很快申请了国际专利,高益槐教授也因此声名愈隆,屡屡受邀到中国高校讲学。每次归来,国内外行业发展的差异悄然刺激着他,高益槐教授决心要把低温活性提取技术带回国内。2005年,高益槐教授回到宁德创业,他把实验室搬回来了,把高耸的密封提取罐也“搬”回来了,专业研发真菌、植物和海洋生物等保健品。

    深耕12年后,安发生物已在中国建立20多个大宗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和近百个原材料基地,促进农业提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发展。安发生物的成功实践,被福建省社科院课题组定义为“安发模式”。

    作为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、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高益槐教授亦坦言,部分有本事有潜力的华人华侨归国创业无法落地或“夭折”而打道回府。他期待人才引进、专利技术落地、品牌推广、财税优惠等更多农业利好政策出台,加快中国现代农业发展,助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。

    去年,安发生物荣获“中国侨界创新贡献奖”,高益槐教授也被评为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杰出人才。对他而言,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”,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,是真正脚踏实地的人生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