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似是而非、令人误解的产品名字,借着和名牌相似的名称和标识混淆视听,一般被称作“傍名牌”。
许多商家为了销量,打起了擦边球,不论是取名还是外包装看起来都和品牌很像,稍不注意,就会被这些“山寨”的商品给欺骗了。
“傍名牌”的4种常见情形:
1.在知名商标上加前缀或后缀
2.与知名商标或LOGO相似
3.将知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
4.将知名商标中的字号或其简称,作为商标中的文字标识或者域名主体部分等使用。
人们最常看到的大概就是康师傅的品牌的山寨版本了,图为康师傅的山寨版本“康帅傅”。
正面是写着“宜昌永和”,背面商标却是“宜永昌和”早餐店里的永和豆奶,其实是“宜永昌和”,企业名称还傍上了“永和”食品。
旺仔牛奶变身旺子牛奶,再看,再看,我也是旺子
图为六个核桃和六大核桃,这个山寨外包装足以以假乱真了,何况这名字还只是一字之差。
想吃“康师傅”,买到手的竟是“康帅傅”;想喝“娃哈哈”,拿到的却是“娃恰恰”;还有“思念”变成“恩念”、“奥利奥”成了“粤利粤”永和变成了宜永昌和……
这些“山寨食品”多为“傍名牌”,充斥在大大小小的路边店,从简单的模仿、抄袭假冒驰名商标,到恶意抢注品牌、不正当竞争、网店售假……业内人士认为,当前傍名牌形式不断翻新,仿冒者的手段越来越隐蔽,受到傍名牌困扰的国内外名优企业越来越多,查处的难度越来越大,傍名牌现象已经成为反不正当竞争的一个难点。
对这类“傍名牌”行为,近期,2017年11月4日表决通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予以惩处,规定“违法经营额5万元以上的,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上的罚款。情节严重的,吊销营业执照。”